滕王阁诗
- 作者
- 背景
- 翻译
- 标注
- 注释
- 点评
- 鉴赏
《滕王阁诗》作者
王勃
《滕王阁诗》背景
创作背景
《滕王阁诗》翻译
AI智能翻译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天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的儿子现在在哪里?槛外长江空自流。
古诗词翻译
翻译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滕王阁诗》标注
词典引注
1高阁[gāo gé]: (1).高大的楼阁。
【引】《后汉书·樊宏传》:“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 唐 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 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陈毅 《广东》诗:“高阁 羊城 接大荒,骋怀极望郁苍苍。”
2画栋[huà dòng]: 有彩绘装饰的栋梁。
【引】 唐 王勃 《滕王阁》诗:“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西山雨。”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小院门闲莺自语,画栋泥香燕初乳。”
3南浦[nán pǔ]: (3).地名。在 江西省 南昌县 西南, 章江 至此分流。
【引】 唐 王勃 《滕王阁》诗:“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西山雨。” 聂文郁 注:“本诗 南浦 ……应是 江西 南昌 西南的 南浦 。” 宋 王安石 《南浦》诗:“ 南浦 随花去,回舟路已迷。” 清 宋琬 《罗篁庵先生生日歌》序:“ 西山 南浦 ,长吟帝子之高楼; 白下 长干 ,重启 谢公 之别墅。”
4西山[xī shān]: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引】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5闲云[xián yún]: 亦作“闲云”。 悠然飘浮的云。
【引】 唐 王勃 《滕王阁》诗:“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唐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明 张居正 《答藩伯王麟洲书》:“人情世路,诚为崄巇,而昆仲之畏惧,亦已甚矣。閒云出岫,倦翼投林,何容心于意必乎!”
6物换星移[wù huàn xīng yí]: 景物改变,星辰移动。形容时序和世事的变化。
【引】 唐 王勃 《滕王阁》诗:“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四折:“早十年物换星移,幸时来得成功业。” 明 刘基 《白塔寺》诗:“物换星移事已迷,从来此地惑东西。” 梁启超 《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岂知曾不旋踵,物换星移,如风卷箨,一扫而空矣。”
7帝子[dì zǐ]: (2).帝王之子。
【引】 唐 王勃 《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 长江 空自流。” 唐 吕岩 《敲爻歌》:“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锉锐分。”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太宗 谓尚书左仆射 房玄龄 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
8自流[zì liú]: (1).自然地流动。
【引】 唐 王勃 《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 长江 空自流。” 前蜀 韦庄 《过当涂县》诗:“ 采石 花空发, 乌江 水自流。” 宋 杨万里 《海䲡赋》:“其始也,自行自流,乍纵乍收。”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之六:“天外云自流。”
《滕王阁诗》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滕王阁诗》点评
《唐风定》
《唐诗广选》
《诗薮》
《师友诗传录》
《唐诗选评》
《汇编唐诗十集》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春酒堂诗话》
《唐诗训解》
《唐诗合选详解》
《唐诗镜》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滕王阁诗》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 ...
诗词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