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 韩愈
创作时间:819年1月15日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蓝田关
韵脚:"先"韵

fēngzhāozòujiǔzhòngtiān 
biǎncháozhōuqiān 
wéishèngzhāochúshì 
kěnjiāngshuāixiǔcánnián 
yúnhéngqínlǐngjiāzài 
xuěyōnglánguānqián 
zhīyuǎnláiyīngyǒu 
hǎoshōuzhàngjiāngbiān 
  • 作者
  • 背景
  • 翻译
  • 标注
  • 注释
  • 点评
  • 鉴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

韩愈

韩愈, , 唐代诗人, 768 - 824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819年1月15日;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蓝田关;
  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

AI智能翻译

一封谏迎佛骨的奏章,清早奏给皇上,夕贬潮州路八千。
想为圣明除弊事,岂肯因为年迈衰老而顾惜自己的老命呢!
云横秦岭家何在?大雪拥塞蓝关,连年、马也不肯前进。
知汝远来应有意,为的是到瘴气多的江边收我的尸骨呀。
(版本一)一封朝奏九重天,晚上就被谪贬到八千里路外的潮阳。
本为圣朝除弊端,岂肯因为年迈衰老而顾惜自己的老命呢。
云横秦岭家何在?大雪拥塞蓝关,连年、马也不肯前进。
知汝远来应有意,为的是到瘴气多的江边收我的尸骨呀。
(版本二)

古诗词翻译

翻译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标注

词典引注

1弊事[bì shì]: 有害的事,

【引】坏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 唐太宗 尝云:奴告主反,此弊事也。”

2残年[cán nián]: (1).一生将尽的年月。多指人的晚年。

【引】《列子·汤问》:“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唐 韩愈 《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湘》诗:“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兄弟俩一同走到 华山 去,吃些野果和树叶来送自己的残年。”

3秦岭[qín lǐng]: (1).山名。又名 秦山 、 终南山 ,位于今 陕西省 境内。

【引】《三秦记》:“ 秦岭 东起 商 雒 ,西尽 汧 陇 ,东西八百里。”《文选·班固〈西都赋〉》:“睎 秦岭 ,睋北阜。” 李善 注:“ 秦岭 , 南山 也。《汉书》曰:‘ 秦 地有 南山 。’”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横 秦岭 家何在?雪拥 蓝关 马不前。”

4何在[hé zài]: (1).在何处,

【引】在哪里。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横 秦岭 家何在?雪拥 蓝关 马不前。”《西游补》第二回:“行者又叫功曹:‘兄弟们何在?’”

5蓝关[lán guān]: 即 蓝田关 。

【引】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横 秦岭 家何在?雪拥 蓝关 马不前。”参见“ 蓝田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⑹“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⑺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⑼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点评

《唐宋诗举要》

吴曰:大气盘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开宋诗一派矣(“欲为圣朝”二句下)。凄恻,何义门曰:沈郁顿挫。

《诗式》

宪宗迎佛骨入内,昌黎上表切谏,宪宗怒,贬昌黎为潮州刺史。发句即本此。颔联上句承发句上句,言谏迎佛骨也;下句承发句下句,言贬潮州也。颈联切途中,分写景,情兼者也。落句对湘语。[品]雄健。

《韩诗臆说》

时未离秦境,而语已及此,其感深矣(末句下)。

《艇斋诗话》

韩退之“雪拥蓝关”,“马不前”三字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诗境浅说》

昌黎文章气节,震铄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有。

《榕村诗选》

《佛骨表》孤映千古,而此诗配之。

《韩柳诗选》

情极凄感,不长忠爱,此种诗何减《风》、《骚》遗意?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一、二不对也,然为“朝”字与“夕”字对,“奏”字与“贬”字对,“一封”、“九重”字与“八千”字对,“天”字与“潮州”、“路”字对,于是诵之,遂觉极其激昂。谁谓先生起衰之功止在散行文字!才奏便贬,才贬便行,急承三、四一联,老臣之诚悃,大臣之丰裁,千载如今日(首四句下)。五、六非写秦岭云、蓝关雪也,一句回顾,一句前瞻,恰好逼出“瘴江边”三字。盖君子诚幸时死得其所,即刻刻是死所,收骨江边,正复快语。安有谏迎怫骨韩文公肯作“家何在”妇人之声哉(末四句下)!金雍按:唐人加意作五六,总为眼光在七八耳。干遍吟此,便知《列仙传》胡说可恨。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曰:语极凄切,却不衰飒。三、四是一篇之骨,末二句即归缴此意。

《小清华园诗谈》

怨诗如“冉冉孤生竹”,比之《绿衣》,似不减其敦厚。尤妙在许大题目,而以“除弊事”三字了却。……李义山之“曾共山翁把酒时……”(《九日》),皆能寓悲凉于蕴藉。然不如韩昌黎之“一封朝奏九重天……”,虽不无怨意,而终无怨辞,所以为有德之言也。

《义门读书记》

安溪云:妙在许大题目,而以“除弊事”三字了却。结句即是不肯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之意,非怨怼,亦非悲伤也。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鉴赏

佚名

(1)左迁:从前朝廷对官员的处分,降级调用。蓝关:蓝田关。在长安附近蓝田县境。(2)封:在此指谏书。九重天:皇帝居住的地方,借指皇帝。(3)潮阳:今广东潮安县。(4)圣明:皇帝,此指唐宪宗。(5)肯:岂肯。(6)秦岭:指横亘陕西南部的山脉。(7)瘴江:指潮州附近的韩江,是有名的瘴疠之地。

诗词赏析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 ...

教学研讨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朝奏”,点明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

诗词赏析

  中唐文学家诗人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诗词赏析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韩愈的其他诗词


三九古诗词@2025 www.39care.net